2)第47章 未见其人,也不闻其声_大夏状元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着他这样子,德王妃笑意更浓,又说道:“此为匿名,据说,此人有三绝,字绝,词绝,曲绝,一首新曲……”

  说到这,连她自己都愣住了。

  因为她发现,女儿的问题,自己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,于是又继续道:“被誉为难得一闻的仙乐。”

  是的,德王妃确实找到了答案。

  之前因为身份的缘故,她没法对亳州士子问得太细,因此差点就忽略了听似不起眼的一句,现在跟席希明一互动,关键答案就很自然地冒出来了。

 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新曲,才能被誉为仙乐,引起了全场的轰动呢?

  那敢匿名为三绝公子的士子,又是何等的惊才绝艳呢?

  这些新冒出来的问题又勾起了她强烈的好奇心,只可惜现在人在途中,既无法即刻见到三绝公子其人,也闻不到其声,于是她只能挥手道:“去吧,驿馆里有一亳州士子,刚看过比赛下来,你们去找他打听打听。”

  她将打听具体情况的任务委派给了席希明等人。

  这对席希明等人来说倒不是啥难题,他们即刻领命而去,并且很快就在驿馆里找到了那名亳州士子。

  只可惜……

  那亳州士子倒是很热情,把比赛的盛况说得天花乱坠,也把那一曲新曲形容得美不胜收,可关于三绝公子其人,他也只能翻来覆去地说:“据说这三绝公子,不仅词绝,曲绝,连字也绝。”

  至于他是哪里人,年龄多大,真实姓名叫什么,亳州士子也是一问三不知。

  这让席希明如何去跟王妃娘娘复命?

  在打发走亳州士子后,一众会宁士子在驿馆房间内面面相觑。

  能被德王妃邀请来为醉香楼助力,这些士子在会宁无一不是具备真才实学,尤其是在诗词领域小有建树的佼佼者,可现在,人还没到豫州,他们就被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三绝公子,以及一首《青玉案·魁首》给整懵了。

  “希明兄,这三绝公子……果真把顾倾城和叶长青的风头都给抢尽了?”

  有士子还难以置信地问道。

  魏晋时曹丕在《典论·论文》曰:“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。”

  这话确实是有道理的。

  别看席希明等人在德王妃面前,把倾城兄几个字喊得很亲热,可一到私底下,就对他很不以为然,不以为然的原因就在于圈子二字,还有声名二字。

 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,所谓的江南,是指包括会宁、扬州、苏州、余杭在内的一大片富饶之地及文化发达区域,因此江南第一才子的名声自然要比会宁第一才子的名声更响亮。

  席希明被誉为会宁第一才子。

  而顾倾城却是公认的江南第一才子。

  就问席希明服不服?

  肯定不服。

  别说是他自己,就算是他同一圈子里的那些士子朋友,也都不肯替他服,否则的话,大家哪敢轻易接受德王妃的邀请,大老远前去豫州给醉香楼助力?

  在他们看来,顾倾城之所以能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称,无非是比他们成名早了几年,多出了几首好作品而已,大家努努力,超过他也并非不可能的事。

  尤其是其中的席希明。

  席希明口头上倒是谦虚,他赞道:“这首《青玉案·魁首》也确实够绝,顾倾城叶长青被它抢尽风头也实属正常。”

  人不能随便踩,那就借别人的作品来踩。

  至于这首《青玉案·魁首》的品质,那是毋容置疑的了,连豫州提学大人都连连称绝,又在比赛现场引起轰动,在投花上取得一骑绝尘的局面,谁再质疑它的话,那就是不知天高地厚了。

  “也是。”

  “确实,只不过……既然醉香楼已经有这三绝公子在了,那咱们这一趟岂不是白来了?”

  有人认同。

  也有人认同之余,暴露出了些许的心虚。

  席希明却豪迈地说道:“怕啥,咱们会会他去。”

  此时的他,已恨不得连夜开船,早日飞奔豫州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2022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