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38章 发财大计_大夏状元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德王爷印书,赚不赚钱不重要,因此采用的是最好的纸张,而郑经则打算用普通纸张,并且靠量把纸张进货成本给压下来。

  这样一来,若是能把一本书的成本压到二两银子左右,那同样一本书,别人卖五两银子,他只卖四两银子,也还有翻倍的利润可赚。

  而价格优势和巨大的利润空间,还可以让他把利润分出一部分出去,去拓展销售渠道,进一步增加销售量。

  降成本,拓渠道,增销量,这是后世随便一个人都懂的简单道理。

  至于什么书可以畅销……

  这还用问?

  当然是教材啊!

  古往今来,没有任何一本畅销书的销量,会超过教材,因为任何人想识字,都得从教材开始。

  而这个时代的通用教材,另一个郑经的记忆里也有。

  识字启蒙教材:《百家姓》,《千字文》。

  蒙学后的经义教材: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四书,以及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周易》《春秋》五经。

  除此之外,还有包括《道德经》、《庄子》、《荀子》、《韩非子》等在内的诸子百家,以及史书等。

  至于课外书,则是这些书的各种疏义,也就相当于文言文教材的读后感、备注、翻译之类的。

  这是一个读不起书的年代。

  像郑经这样的,若不是有荥阳郑氏的族学支持,他连教材都买不起,更别说课外书籍。

  因此,若是他能把教材的售价给大幅降下来,不仅能赚钱,还是大功德一件,而售价一降,销量自然也就上去了。

  这样一来,光是现有的流行教材加课外书籍,他就不愁没畅销书可印了。

  既能赚钱,又是大功德,这是多好的事?

  不过对他来说,真正能赚钱的,还不是上面这些,而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的另外两本经典启蒙教材。

  《三字经》!

  《弟子规》!

  《三字经》最早是啥时候成文的?

  南宋!

  后世较为公认的说法是:“宋儒王伯厚先生作《三字经》,以课家塾。”

  而《弟子规》的面世则更晚,一直到清代,才由教育家李毓秀编写出来。

  而这两本书,尤其是其中的《三字经》,等到了宋元明清后,属于比《百家姓》和《千字文》更为重要,也是识字必学的启蒙教材。

  因此,郑经也打算提前将它们给“创作”出来。

  剽窃,才是穿越者的正确打开方式!

  至于他能不能背出来,这自然不必担心,要知道,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都只有一千多字,在后世,像《弟子规》这样的,一个蒙学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都能把它给背出来,更何况郑家这样的专业人士?

  他需要做的,就是把两本书里,唐宋之后的内容给截除,并把其中明显的糟粕给稍稍修改一下。

  这两本书一旦被普及,将给他带来多大的收益?

  真要彻底推广出去,华夏胡夷,四国加起来起码不下百万本吧?

  他把《三字经》、《弟子规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合印成一本,一本就算只赚个三五钱银子,那就有三五十万两银子的收入。

  绝对的血赚!

  当然,赚钱不重要,重要的是普及教育,提升蒙学质量的大功德!

  郑经喜滋滋地想道。

  当然,要把这事给折腾起来,是需要大量人手的,尤其是印四书五经、诸子百家等经典教材的疏义等,需要大量读书人来帮他校对之类的。

  因此,不管是会宁那些士子,还是苏杭这些士子,他都得合理利用起来。

  而在这个读书人极为清高,视赚钱为粪土的时代,他当然不能跟顾倾城说,这样做是为了赚钱。

  因此,他开口回道:“倾城兄,我有一个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的大计划……”

  完美包装新鲜出炉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2022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