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29章 谁的都不赞成_大夏状元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约约地感觉到,按资历,自己该有希望再往上升一升了,而德王妃这边,却已经有了更为确切的消息。

  正四品的泗州刺史,又是太正元年的探花郎,再往上升,那就必定是朝中三省六部中的要员。

  因此,德王妃这是在暗暗点醒郑经,在这样的未来朝中大员面前好好表现表现,这对他未来的仕途将大为有利。

  这倒是让郑经稍稍纠结了一下。

  未来的部级领导?

  那确实很了不得了!

  换做是其他有心仕途的士子,一听到这消息,就算不当舔狗,那也得赶紧巴结上一番,可郑经毕竟是有心当乱臣贼子的人,因此在思索过后,还是采取了不卑不亢的态度。

  该有的礼节保持,但绝不巴结逢迎。

  这倒是符合名士的做派。

  只不过在卢勋的眼里,郑经是不是够资格当名士,还得看能不能经得起他的考验。

  酒过三巡之后。

  “浪之,我可是听说,一会你将就人之善恶论述一番?”

  看在德王妃的面子上,卢勋对于面前这位后学倒还算客气,最起码在语气上并没有轻慢他。

  “回禀大人,确有此事。”

  郑经的回应还是不卑不亢。

  卢勋又说道:“那你可否先跟我等说说,关于人之善恶,主要有哪些说法?”

  论道还没开始,刺史大人的考验就已经开始了。

  在卢勋看来,这是极为有必要的,要知道,论道是一位极为严谨的事情,它有一重要前提,那就是论道者必须知识渊博,掌握了足够多的典故和主流观点,否则的话,所谓的论道就成了过家家,纯粹是浪费大家的时间。

  这倒是难不住郑经。

  “人之善恶论,源头应该始于孔圣人,准确的出处是《论语·阳货》,子曰:‘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’由此开始有了人之善恶之争。

  “后孟圣人提出了性善之说,主要的观点是:‘人之性善也,犹水之就下也。人无有不善,水无有不下。’

  “与此相对,荀圣人提出了性恶之说:‘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。’

  “并且主张:‘立君上之势以临之,明礼义以化之,起法正以治之,重刑罚以禁之,使天下皆出于治,合于善也。’

  “除此之外,较为有代表性的说法,当数西汉的杨雄扬子,他提出了善恶混之说,主要的观点是:‘人之性也,善恶混。修其善则为善人,修其恶则为恶人。’”

  毕竟是后世研究过此课题的专业人士,郑经面对这点考验根本就用不着费什么劲,引经据典几乎是张嘴就来,几句话就把人性善恶之说的主流观点给说了出来。

  这就厉害了!

  据卢勋所知,关于人性善恶之说这一论题,是其他士子在船临近虹县时才提出来的,因此他掐指一算,郑经根本就没时间去精心准备。

  可现在,郑经不仅能完整地回答他的问题,还

  请收藏:https://m.2022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