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二十七章 大尹山之围_季汉彰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早在汉军调动的五月份,自领车骑将军兼扬州牧孙权便从秣陵率部移驻寿春。十万兵马聚集在巢湖、淮南一带,常常以舟师楼船在淮水、泗水间往来巡游,声势不可谓不。然而耐人寻味的是,在大雨涨水的情况下,时地利明明朝着对吴人有利的方向变化,孙权却迟迟没有动作,而是长期驻留在寿春,观看淮北的局势发展。

  这其中的缘由其实不难辨明。徐州虽是直抵中原的战略要地,但这是从进攻上而言的。而对于志在割据的孙吴政权来,未免就有点味同鸡肋,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。毕竟早在十年前,刘备陈冲就曾主张将徐州割给孙策,以求盟好,但孙策专心南面,无意参与东西两雄的斗争,只保留了淮南,而后把淮北之地转交给曹操,旨在维持中原东西的平衡。但毕竟是以博大,有心无力。三年前曹操败亡于临淄,孙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才重新接手了淮北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孙吴政权会有多大的决心坚守徐州,也确实是不宜高估的。

  可吴人虽没有坚守的决心,却也不能坐视徐州丢给汉军。特别是对于以贤明继承大统的孙权而言,占领徐州是他执政以来最轻松成功的一次拓土,也是他重要的政治资本。就这样将国土轻松放弃,虽然战略决策上不一定错误,但在政治层面上却是一次对孙权的重大打击。所以他此前数次在淮北耀武扬威,意图也很简单,就是旨在逼迫汉军放弃攻打徐州,转而去收拾漠北的虏寇与海东的辽人罢了。

  如果实在不得不放弃徐州,孙权也希望能让前线将士主动提出,他再顺水推舟,将淮北军团撤回淮南。这样一来,便也好减免自己在其中的政治责任。

  但如此一来,就导致了吴人在具体的战事部署上处于全面下风。在汉军开始正式调动后,先是司马懿在十日两破吴军,而后就是关羽在淮北四面设网,五日便将吴饶淮北兵团尽数赶出城池,逼迫他们向南奔逃。而刘晔选择的自曲阳、海西入淮的路线,也提前为赵云封锁。

  八月初五的早晨,两军在大伊山西面相遇,吴军约三万人,汉军约四万人,双方军势相当。于是刘晔派遣两千精锐试图正面突围,而汉前将军赵云则亲率千余精骑与其力战,在驰骋激战之间,赵云连斩八名壮士,吴人见而胆寒,纷纷退避三舍。刘晔见状,也不敢再战,只得将大部就地屯守大尹山,在此安营扎寨,再向寿春的孙权请使救援。

  而在信使奔走之后,汉军各部也陆续南下。先是关羽本部,而后是郭淮、杜畿、孙资各部,加上此前已与刘晔对峙的赵云、黄权等部,近乎十万汉军将三万吴军团团包围,而后在吴人营寨之外的各条通道上广修鹿角木栅。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,就是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2022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