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十三章 东平故人_季汉彰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得知汉军重新在云蒙山立营,管亥便故技重施,又亲率大军前来斫营。

  只是张羡部毕竟不比刘德然,筑营的地址极为考究,山营不止三面环山,而且还一分为二,管亥正面只能仰攻一面,欲行翻山也不可得,三次斫营下来,几乎毫无进展。

  而南路杨奉一行也是如此,皮山大营由关羽亲自坐镇。而关羽的勇武,不止在匈奴与白波中是如雷贯耳,即使在黄巾之中也有“关虎”的名声,斫营之时,看见营垒上飘荡的墨色“关”字大旗,几乎人人怯战。即使营中只有四千军士,只要关羽标志性的绿色长袍出现在阵前,无人能当住三四回合,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破营了。

  时间一日日过去,二城的形势也一日比一日危急。管亥知道不能再坐等了,若是斫营不成,便不能逼汉军撤军解围。那么便只能改换策略,将南北两路合兵一处,在城下与汉军决战。但一旦决战,就好似踏上崖间之索,沧海落叶,只有渺茫的一线生机,故而管亥生有迟疑,不敢轻易决断。

  这一天,管亥府中簿曹从事滕耽忽然献计说:“明公,既然作战不利,我们何不另辟蹊径?”管亥不明所以,求问道:“战场之事,终究是兵戈为上,又能有何奇策?还望先生教我。”

  滕耽手指南方笑道:“明公岂不闻伍子胥杀吴王僚故事?”

  春秋末年,楚平王昏庸,以致太子建为人诬陷而掀起大狱。大贤伍子胥一家受到牵连满门被杀,只有伍子胥逃往吴国,他心中的哀伤就如同蓝田的玉石,随时光愈久反而愈发深沉。故而伍子胥参与吴国政事,想借吴国之手灭楚复仇。

  但吴王僚对此心知肚明,无论伍子胥如何劝谏都无动于衷。伍子胥心想:“吴王在我走投无路时接纳我,这等救命之恩其实做牛马也难报,但我父兄之仇也刚如吴山,若今生不报,则对不起九泉之下的魂灵。也罢,也罢,只能做一次恶人,来世再向吴王道歉了!”

  于是伍子胥暗地里联络吴王僚的兄弟公子光,将刺客专诸推举于他,又请求铸剑大师欧冶子打造了一柄短止半尺,却又锋锐无比的鱼肠剑。等公子光宴请吴王僚来家中饮宴时,专诸将鱼肠剑藏于鱼腹中,而后扮作苍头上前献鱼。

  走到吴王僚跟前,专诸忽然发难,如闪电般取出短剑,挥手割断了吴王僚的脖子。吴王侍卫如飞云般赶过来,用长矟戳死了专诸。但这时候,公子光又放出埋伏的武士,将这些侍卫也都杀光了。此事之后,公子光得偿所愿,自立为国君,史称吴王阖闾。而阖闾因此深念伍子胥大恩,重用伍子胥为相,最终也使其报仇雪恨,灭国焚都,开棺鞭尸。

  管亥听完后颇为意动,只是沉思片刻,他又产生些许新的疑惑,他说道:“阖闾能杀僚

  请收藏:https://m.2022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